[香港电影百年]衰退期:《无间道》成救命稻草[12P]

1993-2003年是香港电影商业上的一个衰落期,市场跨落、票房不继,一次次的外来打击更是让其雪上加霜,注定了十年惨淡无力的时光。所幸有票房大卖的《无间道》能为这日月无光的市场带来一线生机。



《无间道》获得当年香港年度票房冠军,为低迷影市带来生机。

网易娱乐独家报道(文/柴鱼) 1993-2003年是香港电影商业上的一个衰落期,市场跨落、票房不继,一次次的外来打击更是让其雪上加霜,注定了十年惨淡无力的时光。然而也正是商业萧条的景象,让一批具有鲜明风格的作者电影得以浮出水面,展现出不同以往的时代景象,以王家卫为旗手的他们屡次参加欧洲影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香港电影的国际地位,只是走“窄门”终究不是香港电影的生存之道。要知道,香港电影一向以商业为本,票房才是衡量一部电影价值的真正标杆,所以,在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无间道》一举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7个重头奖项,一方面当然源于影片优势的品质,但更实在的说法,是正处于谷底的香港影坛为自己打的一只救市针——相信票房大卖的《无间道》能为这日月无光的市场带来一线生机。

1993-1997年 票房数字连年下滑 大制片公司只剩嘉禾

在经历了1980-1993香港电影史上最辉煌的时段之后,香港电影逐渐陷入年年歉收的窘境,票房数字在1993年开始逐年下滑,由1992年的12.4亿港元下跌到1997年的5.46亿港元,而从1997年之后港片票房也近乎维持在3-4.5亿的历史最低水平。港产片占据本土票房的份额也逐渐缩水,由1993年的73%下降到1997年的47%,后来索然经过世纪初的略微抬头,票房占有率也维持在四成上下。港产片数量也伴随着市场的低迷开始了剧减,1993年产量为187部,1997年仅为86部,之后几乎逐年递减,直至现在的50多部左右。

邵氏、新艺城、德宝等制片公司早已经灭亡,1993年之后的大制片公司只剩下嘉禾一家,由于实行灵活的卫星制以及成功开拓海外市场等积极应变措施,嘉禾公司在“前97时代”未受影响,香港电影陷入低谷的1996年,嘉禾公司年产30部,票房高达2.45亿港元,占市场份额的35.77%。但以此同时大型院线却开始衰落,影市的大幅度滑落和房地产业的兴旺使他们不再依靠投资制片盈利而是转向了房地产,许多大型戏院被改造成商场或住宅楼,观众人数锐减。由于“东方”、“金声”、“新宝”等大型院线衰亡,卫星制也失去了最基本的构成条件,卫星公司失去了资金依托不能在继续制片,卫星制宣告消亡。

大批西片在此时也乘虚而入,充斥了院线,造成了片商对本地制作数量的需求下降,并致使本土创作资金萎缩。连续的恶性循环使院线营销体制彻底崩盘,院线商与制片机构之间传统的“垂直整合”模式也推出历史舞台。



《红番区》有意将成龙打造成史泰龙这样充满男性气质的超级硬汉。
[代表性事件]
成龙电影《红番区》大卖 (1995年1月)

嘉禾公司在90年代执意把成龙打造为史泰龙这样充满男性气质的超级硬汉,而1995年《红番区》的出现也是本着如此目的,在嘉禾的全球化战略政策下,成龙的警察身份也逐渐由港城走向了国际。《红番区》以美国纽约为背景,讲述一名香港警察在美国抱打不平,惩恶扬善,大破黑手党组织的惊险故事,成龙仍然显示出其硬朗的身手,多场街头追逐和打斗戏均富于观赏性,尤其以成龙从天台跳往楼层对面露台一场戏最为惊心动魄,成龙坚持不用替身,亲自上阵完成镜头,为此付出了脚骨骨折的代价,这种不怕困难和流血的敬业精神也成为了全世界青年崇拜成龙的最大因素之一。影片由唐季礼导演,成龙、梅艳芳主演,1995年于美国上映一周便取得了1000万美元票房,下档之日则有3234万美元的票房,此外本片在内地也取得了3500万的票房佳绩。《红番区》也是成龙第一部制作费过亿元的影片,从《红番区》以后,成龙的每部影片投资都超过亿元。



银河映像公司如今已成香港屈指可数的有质量保证的制片公司。
银河映像制片公司成立 (1996年)

银河映像公司于1996年成立,创始人为韦家辉、杜琪峰、司徒锦源、游乃海、游达志等,他们志同道合,反对粗制滥造的不正之风,立志拍摄属于自己的类型电影。其掌门人杜琪峰早年投身TVB,师从大导演王天林(王晶之父),在楚原的《射雕英雄传》(1983版电视剧)中担任副导演,当家之一的韦家辉则出身无线编剧培训班,策划过经典电视剧《大时代》等,为TVB金牌编剧,二人珠联璧合,开创了“银河映像”,并成功走出了自己的创作路线,找到了商业和艺术之间的最佳结合点。“银河映像”的创业作为韦家辉导演的《一个字头的诞生》,影片大开黑社会玩笑,表达了宿命的概念及机遇不可猜测的主题,黑帮从此成为了银河映像公司的惯用题材,杜琪峰和其团队也一再进行相关探索,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作者路线”。期间司徒锦源、游达志、韦家辉等人相继离去,“银河映像”不但没有萎缩,反而在杜琪峰的领导下逐渐发扬光大。



《大话西游》的台词如今依然在网络中广为传颂。
[代表性电影]
《大话西游》 1995

本片依然是刘镇伟与周星驰的黄金搭档,只是此时的星爷已经开始介入自己的影片创作,其中很多脍炙人口的台词便出自星爷之手。影片也跳出香港本土制作的局限,开始涉足与内地的合作,得到了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大力支持,于1994年7月在宁夏镇北宝国际影视城开机,目前这个拍摄地已经被作家张贤亮承包,发展观赏旅游业。

影片拍摄用了100多天完成,由于影片时间过长,只能分为上、下两集,即《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电影同样有否定经典剧情和传统故事的“无厘头”风格,但绝不只是热闹搞笑一番,而是以黑色喜剧形式将危难、惨情、残酷处理为荒诞的笑料,融合了大喜大悲的情感,同时又具备了舍生取义、博爱的意蕴。可惜影片于1995年上映之时遭遇票房惨败,两年后却急剧走红,这也证明了本片的意识上已经超脱了时间。

导演:刘镇伟、周星驰
主演:周星驰、罗家英、朱茵、莫文蔚、蓝洁瑛

[代表性人物]
周星驰 1962年6月22日-

周星驰和梁朝伟曾是同学,后来一起投考无线艺员培训班落榜,一年之后顺利通过,1986年周星驰得李修贤赏识拍摄了《霹雳先锋》而获得金像奖最佳男配角,不过真正发掘出周星驰个人潜能的是刘镇伟。在接演了《赌圣》之后,周星驰声名鹊起,从星仔到星哥,再到星爷完成了自己的三级跳,那时候,他已经开始自己主导影片创作并准备当导演了。

周星驰在90年代和周润发、成龙组成了二周一成的格局,跻身成为最有票房号召力的三人之一,周星驰的《赌圣》、《逃学威龙》、《审死官》、《唐伯虎点秋香》等年年成为票房冠军,其导演作品《少林足球》、《功夫》更是在本土创下超过6000万的票房,而《功夫》6127万的成绩至今仍未被打破。另外香港本土电影票房前十位的电影中,周星驰参与创作的竟达五部之多,不能不算一个奇迹。最近有香港资深电影人文隽炮轰周星驰过时,实在是无稽之谈,倘若星爷电影不卖钱了,香港电影也就真的没救了。

刘德华 1961年9月27日-

香港娱乐圈最红的艺人是四大天王,四大天王里最红的一个便是刘德华,他出身无线培训班,做过周润发的龙套,却又很快走红,杨过、康熙、傅青云,这些港剧里的名角都是踩着过来的,自己就顺便借力跳到电影圈。2000年事一个很特别的日子,他出演了《阿虎》——自己的第100部电影,搭档是日本女星常盘贵子,结束的方式则是以死谢幕。

假如要数香港娱乐圈里的劳模,那么刘德华一定是那个NUM1,他的勤奋、他的敬业、他的执着每每都让人肃然起敬。当然也有人批评他的声音太空,他的演技太做,却没有人怀疑他一直寻求突破的决心,刘德华是为娱乐港人而生的,这也注定了他必须接近于无限的完美,刘德华多年来也一直以此为责任,兢兢业业。何况他历来以谦逊著称,绯闻极少,在娱乐圈里有良好的口碑,近期有消息说他即将与女友朱丽倩结婚,或许能引得无数女生黯然神伤。

梁朝伟 1962年6月27日-

梁朝伟是香港无线演艺培训班出身,曾是TVB当红小生,五虎将之一,早年出演多部剧集,走商业喜剧路线,王家卫慧眼识珠加以调教,让梁朝伟跳出商业片的模式化表演并达到一种超然境界。与梁朝伟年龄相仿的一代人之中不乏刘青云、吴镇宇、刘德华等等,但他们与梁朝伟生在一个时期就仿佛是一场灾难,梁朝伟在金像奖红毯上五度称雄,令同辈黯然失色。

需要看到的是梁朝伟跻身艺术片领域获奖不断的同时,也没有被商业主流市场所抛弃,在囊获戛纳影帝之后他便再次接演了《东京攻略》、《无间道》等商业电影,梁朝伟具有很强的喜剧天赋,《东成西就》里便发挥的淋漓尽致,《天下无双》则是又进一层。除此之外梁朝伟还是国际知名导演的首选,除了王家卫之外,张艺谋、李安也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梁朝伟最近的一部力作则是创造了票房奇迹的《赤壁》。




嘉禾1998年便停止自主制片,裁员70多名,变相倒闭。
1997-1999年 嘉禾“倒闭”电影成“夕阳产业” 作者电影涌现

1997年是香港回归的年头,政治上的动荡让许多本土资金流向海外,唯一一家大制片公司嘉禾也开始遭遇一系列变故:斧山道片场因为租约期满被政府回收,竞标将军澳电影城地皮时又遭遇了“邵氏”与“中国星”的联合阻击而失败;重要人物何冠昌去世,这些变故给了嘉禾沉重的打击,公司从此开始收缩制片业,实施转型策略。1998年嘉禾裁减了70多名道具、服装、剪接等部门的技术员工,停止自主制片,电影制作改成包拍、合拍以及买片,制片业则交给了“寰亚”。嘉禾公司的中心从此转向院线发行、电视剧制作、演艺经纪、内地电影制片业务。

嘉禾倒落后,虽然出现了多个如“中国星”、“最佳拍档”、“UFO”、“寰亚”、“美亚”、“银河映像”等中小型的公司,但由于没有固定片厂和稳定院线,他们的制片数量和业务能力都远远无法跟之前的大公司相提并论。即便是这些公司,也不像以前的中小型公司一样以制片为主,而是开始了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制片只是其中一小部分。1997-2003年香港制片业几乎在走小打小闹的低成本路线,并逐渐接近边缘化,香港电影工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夕阳产业”。

话分两头,这段时期的香港电影虽威风不再,但片商也不再受制于流水线的模式化操作,电影成本开始下降,在某种程度上香港的商业片导演都纷纷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而香港影坛一直出于弱势地位的“艺术电影”、“作者电影”则纷纷浮出水面——如徐克拍出了极具风格化的动作片《刀》,杜琪峰拍出了奠定个人冷峻风格的《枪火》,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亦美誉戛纳,展现出不同以往的时代景象,这些作者虽然在商业上无法比拟前人,却在艺术风格上具备了较大突破。他们屡次参加欧洲影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香港电影的国际地位,只是走“窄门”终究不是香港电影的生存之道。

[代表性事件]
王家卫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 (1997年)

王家卫在90年代开创了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这种风格随意、迷离,大多来源于即兴创作,并带出一定的后现代思考特征,具备了强烈的艺术化效果。王家卫的电影从1991年《阿飞正传》开始,就成了红毯上的常客,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都成了王家卫电影扬名立万的舞台,这些电影也把王家卫的御用演员梁朝伟、张曼玉打造成“得奖专业户”并成为国际巨星。王家卫电影最早斩获国际奖项是在1994年,杜可风凭借《东邪西毒》拿下了最佳摄影的殊荣,1997年的《春光乍泄》则成全了王家卫个人,戛纳电影节慷慨的把最佳导演授予了这位艺术节孜孜不倦的电影人,王家卫也以此为跳板上升为国际艺术片大导演。《春光乍泄》不是一部纯粹的同性恋电影,其中融入了对97逃避情绪的解读,表达出一种怅然若失、若即若离的情怀。

英皇娱乐公司成立 (1999年1月)

英皇娱乐公司在1999年成立,最初以从事影视演员和歌手的演艺经纪为主,他们首期签下的歌手有谢霆锋、陈冠希、容祖儿、陈奕迅等人,之后又发展了罗文、王杰、蔡卓妍、钟欣桐、郑伊健、罗嘉良、张家辉等不同年龄段的大众偶像,英皇娱乐从歌手、产品、形象代言人的经纪起家,赚取了大量佣金。为了进一步加强音乐和电影所发挥的协同效应,2004年4月英皇电影有限公司成立,由著名导演陈嘉上担任创作总监,以旗下签约演员为班底开始了影片创作,推出了《飞龙再生》(2003)、《情癫大圣》(2005)等电影。尤其是成龙在好莱坞发展不顺回归之后,英皇电影与之联手打造“成龙英皇电影公司”,大大加强了公司的实力,英皇也一跃而成有大规模制片能力的公司之一。但英皇娱乐的发展过程中也夹杂了许多丑闻,老板杨受成被爆与三合会有关联,公司也多次发生舞弊事件,2008年的“艳照门”更是将其公司的青年偶像毁于一旦。



刘德华出演《暗战》首获金像影帝,演技终得肯定。
刘德华出演《暗战》首获金像影帝 (1999年)

刘德华是香港娱乐圈重点打造而出的华人巨星,他出演的电影和发行的唱片数量都超过了100部,是香港娱乐界最著名的劳模之一,被称为“东方的汤姆•克鲁斯”。刘德华在两岸三地以及东南亚都有广大的粉丝群,是不折不扣的天皇巨星,他除了娱乐大众之外亦有很强的上进心,努力锻炼自己的演技以求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正名。刘德华的努力终于在1999年取得了回报,他在当年击败了强劲的对手,《暗战》中与自己搭戏的实力派演员刘青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金像影帝。刘德华的成功离不开他不离不弃、不折不扣的奋斗决心,也离不开他对演艺事业的热爱,他的成功鼓舞了那些商业巨星进军红毯的决心,此后黎明、郭富城等人也纷纷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金马、金像奖。无法否认的是这些演员的表现无法彻底服众,并引起观众对金像奖“公平性”的疑惑,但这类颁奖作为对非演技派演员挑战演技的一种鼓励,自然也具备了一种积极的意义。



《香港制造》投资仅50万港元,却斩获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大奖。
[代表性电影]
《香港制造》 1997年

《香港制造》是香港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由一团废弃的胶片拍摄而成,所用资金仅有50万港元,其编导演都是默默无闻的草根人物,公映之后也不甚理想。不过时来运转,影片在1998年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新人等大奖,一时风光无限,影片主创也因此水涨船高,登堂入室,《香港制造》堪称香港电影金像奖“制造效应”的一个典型案例。

影片把目光投向了社会底层昏暗无力的弱势群体,渲染了暴力、无助、绝望以及毁灭,折射出香港特有历史与文化发展中间的思想理念与生存法则,影片极具讽刺性的揭示了香港美好华丽的城市背阴下晦暗不明的一幕,给观众带来了超越视觉效果的残酷震撼力,有暗合了97文化时代港人的一种无助情绪,从而受到了舆论界的肯定。导演陈果也因此浮出水面,拍摄了《榴莲飘飘》(2000)、《香港有个好莱坞》(2001)等优秀影片,主演李灿森也由此得以在影坛安身立命。

导演:陈果
主演:李灿森、严栩慈、李栋全



吴君如是香港最出色的喜剧演员之一,被称为“女周星驰”。
[代表性人物]
吴君如 1965年8月2日

吴君如应该是香港电影圈里最个性的女演员了,她早年便入行从影,但一直无法走红,待后来找到一种不惜自毁形象的演出方式后才正式走红。吴君如出演的角色大多邋遢、粗鲁、丑陋,令人厌烦却大多夸张搞笑,尤其是在与周星驰合作的多部电影中间吴君如有着最好的天赋挥发,为此也被冠以“女周星驰”的名号,吴君如也是萧芳芳之后香港最有喜剧天分的女演员之一。

吴君如的性格爽朗幽默,在娱乐圈里口碑甚佳,其丈夫便是大名鼎鼎的陈可辛,两人育有一女,至今恩爱。陈可辛作为导演拿到了数座金马、金像奖,而吴君如也靠《洪兴十三妹》囊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又借《金鸡》成功摘下金马奖影后的殊荣。吴君如在演艺界奋斗了20余年,事业也已经接近巅峰,除了演戏,她也是著名节目主持人,曾担任过多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司仪。




成龙当年曾投身“寰亚”并让公司扩大规模。
1999年-2003年 港星转型谋自救 电影进入大片时代

1999年之后,金融危机的风暴逐渐散去,经济开始好转,特区政府开始推行一些有利于电影发展的政策,但911事件和SARS又随之而来,它们从整体大局上影响了香港电影业,电影市场从此之后一直没有起色。

金融危机的结果是香港电影在东南亚的市场丧失殆尽,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原本是香港电影的传统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掌握香港电影的命脉。但金融危机让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经济萧条,电影市场难以为继,明星和名导也不能称为保证,片花更是无人问津。金融风暴之后,这些国家的电影市场又被好莱坞侵占,韩国本土产业突飞猛进,也把港片挤出了门外,台湾观众则失去了对华语电影的兴趣,港片又无可奈何的失去了台湾市场。

好莱坞电影不仅侵占香港的外部市场,连本土都不能幸免,1998年《泰坦尼克号》在香港创下1.1亿港元的历史最高纪录,第二年日本片《午夜凶铃》也突破3000万,但这一时刻票房超过2000万的港片却寥寥无几。好莱坞除了入侵市场,还加剧了人才侵略,挖走了成龙、李连杰、周润发、杨紫琼等卖座演员以及吴宇森、袁和平、于仁泰等名导演,利用他们为自己拍片然后返销香港。由于西片质量更高,影院放映西片的比例也从30%上升到40%,中国内地也开始引进好莱坞影片,香港电影开始腹背受敌,没有了立足之地。除此之外,电视行业的兴起,电视剧的制作水准上升也给了电影业很大的打击,电视开始取代影院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手段,而电视上放电影也成了电视台提高收视率的法则之一。与此同时录像带租赁、VCD、DVD等新型媒介也逐渐出现,在家看电影成为了更多人的习惯,电影票房却受到重大打击,盗版也在这个时代开始蔓延。

此时的电影人希望通过资源重组振兴电影工业,成龙投身“寰亚”并让公司扩大规模,中小成本路线也开始向大制片路线迈进;陈可辛、曾志伟等人则成立Applause制片公司,集合优秀导演拍片;向华强的“中国星”则集合了徐克电影工作室和“银河映像”合组一百年电影公司,重新整合制片界的资金和人员进行创作。摆脱了王晶束缚的周星驰此时开始主导自己的影片创作,从《国产零零柒》开始不断进行着艺术和商业的双重探索,令“无厘头”风格逐渐成型,周星驰的电影也在期间数次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2003年6月,中国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签订了旨在重新振兴香港电影的CEPA协议,内地门户向港人开放,一个属于“合拍片”的大时代即将到来。



《麦兜的故事》具备了强烈的本土气息,深受大众喜爱。
[代表性事件]
《麦兜的故事》受大众欢迎 (2001年)

袁建滔导演的《麦兜的故事》在2001年又叫好又叫座,不但10天之内取得了千万票房,而且获得了世界动画片的最高奖项——法国安锡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电影奖”。影片改编自谢立文、麦家碧的同名漫画,不但角色造型可爱,而且故事老少皆宜,适合全家集体观赏。故事主角麦兜是一个粉红色的可爱小猪,它出生、上学、工作、希望、失望,却有很多梦想,麦兜的智力不高,家庭又处在社会底层,像极了千千万万平凡大众的人生经历。影片除了故事贴近香港百姓,也融合了大量香港地区的景色和文化现象,如长洲、离岛、天星码头等,拥有浓浓的港城气息,其中抢包山、张宝仔海盗洞、滑浪风帆等则取材于香港历史。影片在用卡通形式展现了香港市民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具备了强烈的本土气息,深受大众喜爱。在《麦兜的故事》之后,制作方又趁热打铁推出了《麦兜菠萝王子》、《春田花花同学会》等相关续集。

《无间道》成为救市之作 (2002年12月)

黑帮片一直都是港片最主要的类型片之一,但近年来却有不复当年之感,很多此类影片难以拍出新意,观众因此流失,电影商一时也对此失去了信心。这一局面在2002年刘伟强的电影《无间道》上映后有所改观,影片集合了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曾志伟四位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以及陈慧琳、郑秀文、萧亚轩等歌坛天后,堪称最豪华的全明星演出。影片一经推出,首映便达到了2000万港元,并最终获得5000万港元的票房总成绩,成为当年香港影坛的救市之作,媒体也争相报道关于该片的相关情况,导演刘伟强也因此风光一时。影片在2003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等五项大奖,《无间道》剧组也借由金像奖这个舞台发出了振兴香港工业的呐喊。《无间道》在香港影坛最困难的时间给这份衰颓的产业打上了一剂强心针,并促使港片在21世纪的前几年有了微弱的抬头。



梅艳芳在03年12月30日因癌症去世,是香港娱乐圈巨大损失。
张国荣、梅艳芳、柯受良相继离世 (2003年)

2003年是香港影坛多灾多难的一年,著名影星张国荣、梅艳芳、柯受良相继离开了人世。张国荣在4月1日从香港文化大酒店24楼健身中心跳楼自杀,享年47岁,消息传来震惊华人社会,无数明星参加他的葬礼,并有数家电视台转播了送葬过程。张国荣浮沉影坛多年,出演多部经典影片,并依靠《阿飞正传》斩获金像影帝,他的去世让无数影迷为之扼腕。柯受良2003年12月9日也因哮喘去世,享年五十一岁,他是香港最富盛名的特技演员,挑战过多次飞跃记录,并在多部电影中担任配角。梅艳芳在12月30日因癌症去世,享年四十岁,她不但是歌坛著名的“百变天后”,也为电影圈做出了不凡的贡献,1988年她出演关锦鹏的电影《胭脂扣》夺得金像奖、金马奖在内地四项影后,轰动一时,而她在患癌症后坚强不息的精神,也为香港影人在困难年头树立了榜样。三人的离去时香港影坛的巨大损失,尤其以张国荣影响最大,之后的每年愚人节,纪念哥哥都是娱乐圈不得不提的事情。

CEPA协议签署 (2003年6月)

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香港商品(电影)输入内地仍有不小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在2003年6月签署了CEPA协议。涉及到电影产业领域,CEPA承诺香港公司拍摄的华语电影经内地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可以不受配额限制,作为进口影片在内地发行;香港拍摄的华语片是根据香港条例设立或建立的制片单位所拍摄的,拥有75%以上的影片著作权的华语影片,香港居民应占全体工作人员的50%以上;香港与内地合拍片,可视为国产电影在内地发行;对于香港和内地合拍片,允许香港方面人员比例增至三分之二,故事不限于发生在内地等。CEPA的生效日期是2004年1月1日,但之前半年就深深刺激了香港电影产业,整个2003年香港内地合拍片已经高达60部。但CEPA的签订也让香港影人过分依赖内地市场而努力迎合内地观众的口味,影片风格上出现不伦不类的怪状,被影评人指责“港味尽失”。

[代表性电影]
《花样年华》 2000年

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在2000年掀起了一阵“旗袍热”,后来引得无数电影争相效仿,《花样年华》表现了一段不完整的爱情,其意义却远远超越了爱情,它富于雕琢细节和捕捉情调,让演员在有限的空间里得到了最大空间的发挥。梁朝伟凭借本片摘走了金像奖和戛纳影帝,张曼玉则摘走了金像、金马影后,《花样年华》是见证两位香港演技派高手功力的一个最好的窗口。

《花样年华》也是第一部在内地公映的王家卫电影,影片极度风格化的色彩与丰富的视听效果还是吸引了不少观众,其中怀旧的气氛是最能打动人的元素。影片的美术仍然是老友张叔平操刀,音乐却交给了日本作曲家梅林茂,其中穿插了六十年代周璇演唱的《花样的年华》等歌曲,流淌出一种深切的怀旧情绪。影片中的很多段落在日后被抄袭和恶搞,最为肆无忌惮的自然要数《大电影之数百亿》和《情癫大圣》了。

导演:王家卫
  主演:梁朝伟、张曼玉

《无间道》 2002

《无间道》的出现一扫香港影坛低迷的局面,并以5000多万的票房成绩成为当年卖座冠军,港人无不以此为傲,纷纷吹捧,却不晓得这只是一次回光返照。2003年之后香港市场再度大幅滑落,《无间道》即使接连推出两部续集,也没能重现奇迹,这个事实再次证明了香港电影市场不是一部两部作品可以拯救的,港人也因此再度迷茫。
如果我们抛出这个时代意义,那么《无间道》并不能算一部很好的电影,历史上比它伟大的电影有很多,只是它们积攒在那个黄金时段相互角力而没有受到如此重视。《无间道》备受追捧亦是香港电影的悲哀,何况香港金像奖已经到了靠内地电影填补才能提名完整的一个窘境,一切奖项的评比便如同矮子撮里拔将军。再说《无间道》卖座本也不稀奇,有了四个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和三个呼风唤雨的歌后,进补的银子自然是少不了的。

导演:刘伟强
主演:刘德华、梁朝伟、黄秋生、曾志伟



张柏芝刚出道在《喜剧之王》中的学生味。
[代表性人物]
张柏芝 1980年5月24日

如果不是“艳照门”事件的突如其来,张柏芝很可能是香港影坛的下一个天后,但命运的天平就是这样,你做错了事情,就注定会一辈子背负着它的重量。事实上张柏芝在“艳照门”之前就斩获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并被香港评论界誉为香港最有潜质的女演员,但这一切的希望都在陈老师的相机里化为泡影,这就是人生。

张柏芝其实很幸运,一出道就碰见了星爷,那时学生妹的气味还没褪掉,正好就当了《喜剧之王》的女主角,之后又是马楚成的《星愿》,不只是电影,单靠那首《星语心愿》便让她红遍了大江南北。之后不管是与陈晓东、陈小春,还是谢霆锋都似有真情,并最终与后一个喜结连理。
  商家联盟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