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1980-1993年的香港电影仍是无数人心中不可逾越的经典——甚至港产片代名词也不为过,那是一段类型片百花齐放,争芳斗艳的光辉岁月:但假如只能挑选一部电影代表这场百年盛世,无疑是吴宇森的《英雄本色》。
我就是神!神也是人,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就是神!(《英雄本色》台词)
网易娱乐独家报道(文/柴鱼) 时至今日,1980-1993年的香港电影仍是无数人心中不可逾越的经典作——甚至说港产片代名词也不为过,那是一段类型片百花齐放,争芳斗艳的光辉岁月:许冠文高志森等主导的社会喜剧片、徐克的新派武侠片、袁和平的现代功夫片、成龙的警察系列片、王晶的赌片……但假如只能挑选一部电影代表这场十年盛世,无疑是吴宇森的《英雄本色》,不止是因为它拯救了当时正处低潮期的吴宇森,周润发,狄龙,令全港的风衣墨镜几乎被抢购一空,掀起一股狂风巨浪般的英雄片热潮。最主要是,那种浓烈至极致的英雄情怀,只有“癫狂过火”的港片才能创造,才配拥有……
1980-1985年 大厂体制没落 动作喜剧和新浪潮电影占主流
经过了与嘉禾十年的对峙,原本红极一时的邵氏电影王国在八十年代逐渐衰颓和灭亡,电影市场重新洗牌,银都机构、新艺城等新兴电影公司逐渐兴旺起来,大片场制度也近于灭亡,卫星制公司形式则顺理成章成为当下制片业的主流。
80年代初,独立制片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纷纷招兵买马,资助留学回归的青年电影人拍摄电影,无形间推动了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的出现和发展。而此时的制片公司也更趋向于小型化、专一化,增强了本身创作的灵活性。
当中,在之前与邵氏争斗中胜出的嘉禾公司在邹文怀的领导下继续推行“卫星制”,支持向华强兄弟成立“永盛”,支持成龙成立“威禾”、洪金宝成立“宝禾”,并以此取得了骄人的票房业绩。金公主院线效仿嘉禾投资制片业,投资黄百鸣、麦嘉、石天等人组建“新艺城”,之后又网罗了徐克电影工作室、李修贤的“万能”、陈勋奇的“永佳”,很快实现了合作双赢的局面。香港电影形成了以卫星制为主体,以院线制度为支柱的电影产销新秩序,香港电影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
“新艺城”前身“奋斗”,由黄百鸣、麦嘉、石天三人在70年代末创立。
[代表性事件]
“新艺城”电影公司成立 (1980年)
“新艺城”的前身是“奋斗”电影制片公司,该公司由黄百鸣、麦嘉、石天三人在70年代末创立,1980年麦嘉认识了“金公主”院线的总裁雷觉坤,同时由于“奋斗”公司之前的两部电影《疯狂大老千》和《咸鱼翻生》票房不错,雷觉坤大胆押了他们一把,双方展开了“卫星制”合作。金公主院线资助“奋斗”并将其改名为“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雷觉坤持股51%,金公主为母公司负责影片投资及发行,新艺城则为子公司,负责制片。新艺城于1983年在沙田建厂,并成立专门的宣传公司。金公主与新艺城在互利合作中各取所需,新艺城有了自己的垄断院线,而金公主则有了自己的片源供给地,双方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黄百鸣等人更是大力张罗人才,邀请到施南生、徐克、许冠杰、曾志伟、张艾嘉、泰迪罗宾灯影人拍摄了一系列卖座商业片,而身在嘉禾的吴宇森也被徐克招揽到新艺城拍摄电影。新艺城的七人小组集思广益,在前期拍摄了大量优秀的电影,只是因为薪金分配问题,主要创作人员最终崩盘。新艺城的三大巨头黄百鸣、石天、麦嘉在后期各自为战,麦嘉更是反叛并与嘉禾合作了《最佳福星》,让同伙恼怒不已,公司于1990年关张大吉。
香港电影金像奖首届只设立了五项奖。
《电影双周刊》开办香港电影金像奖 (1982年)
《电影双周刊》创刊于1979年,它从出刊之日起就表达了对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强烈关注,并进一步丰富了影视文化氛围。1982年,在新浪潮电影运动营造的浓厚的电影文化气氛中,香港《电影双周刊》杂志与香港电台联合举办了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此后每年一度,目的是通过评选与颁奖形式,对表现优异的电影工作者加以表扬,同时检讨过去一年电影的成绩,希望藉此促进香港电影的质素,提高电影人的制作水平和观众的欣赏水平。1982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只设立了五项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剧本奖、最佳男演员奖和最佳女演员奖,以后又陆续增设了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新演员奖、终身成就奖、十大华语片奖和十大外语片奖等等。首届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授予了方育平的《父子情》,显示了金像奖对新浪潮电影的偏爱,前四届方育平的《父子情》、《半边人》、许鞍华的《投奔怒海》、严浩的《似水流年》连续四年拿下了最佳影片等重要大奖,促成了香港电影文化的繁荣。
《最佳拍档》中的神偷金刚(许冠杰)、光头神探(麦嘉)。
[代表性电影]
《最佳拍档》 1981年
如《五福星》系列是嘉禾的招牌一样,《最佳拍档》系列就是新艺城的招牌,第一部《最佳拍档之光头神探》拍摄于1982年,主演是新艺城的首脑麦嘉以及从嘉禾挖角而来的许冠杰。剧情围绕一只白手套展开,神偷金刚、光头神探、男人婆女警官统统被卷进了黑道追逐之中,他们同心协力、共破悍匪,并表现出一种小人物也有大智慧的造梦姿态。
《最佳拍档》是新艺城公司追求高投入高产出的开端,除了在明星片酬上有较大投入之外,在追求视觉效果方面也投入了相当的资金,影片融中国功夫、飞车特技、爆破枪战、惊险动作为一体,打造出一种复合型态的喜剧动作片。另外本片的故事背景也开始走国际犯罪道路,扩大了港人的视野,增强了港人对本土电影的信心。影片在1982年上映,票房成绩为2700万港元,如果计算上通货膨胀的比率,周星驰的《功夫》也要甘拜下风。
导演:曾志伟
主演:许冠杰、麦嘉、张艾嘉
《投奔怒海》 1982年
《投奔怒海》是新浪潮的重要作品,它用一个女性的视角淋漓尽致的记录了越南境内的越南人和华人在高压政策下遭受的苦难,它一扫影坛遍地媚俗的风气,显示出不一样的个性和特质,为香港电影带来了一份思想上的沉重。这种沉重呼应了刚刚签订完回归条约的港人内心的恐慌,引发了当时电影界内的深刻思考。
本片也是刘德华初登银幕之作,而他此次的出演离不开周润发的热切推荐,由于本片拍摄之际要去海南岛取外景,原定的主演周润发害怕失掉台湾市场而不得不推掉了演出,并向制片人夏梦推荐了刘德华。那一年的刘德华只有20岁,便机缘巧合的接下了这么一部重量级电影,影片在1982年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新人(马斯晨)等四项大奖,并创造了1500万港元票房,刷新了文艺片票房纪录。
导演:许鞍华
主演:林子祥、马斯晨、刘德华
[代表性人物]
许冠杰 1948年9月6日-
许冠杰是香港歌坛影坛的一代天皇巨星,80年代的风头甚至远远盖过了其兄许冠文,他是香港粤语歌曲之父、自唱自创的先驱、张学友上一代的歌神;他也是香港影坛的卖座之王、新艺城公司的招牌、动作喜剧的重要代表人物。许冠杰在职业生涯中接演22部电影,八次拿获票房冠军,五次突破票房纪录,这对一个商业明星来说近乎完美了。
早在1973年许冠杰便投身嘉禾公司,与兄长许冠文一起合作鬼马喜剧而大获成功,彼时的许冠杰被笼罩在兄长的阴影之下,并无太大成功。1981年新艺城以年薪200万的代价将其挖走(那时候顶级明星的年薪也只有100万),并加以包装造型,联合本公司的麦嘉一起推出《最佳拍档》系列,《最佳拍档》的成功让许冠杰成为当时横跨歌坛影坛的风云人物,其影响力比之如今的四大天王毫不逊色。1990年42岁高龄的许冠杰出演胡金铨的名作《笑傲江湖》,他塑造的令狐冲融合了风流倜傥的人物特质和流氓无赖的市井形象,被人称赞“神形兼备”。
徐克电影工作室已经25年,是当时中小型制片公司的翘楚。
1985-1989年 中小型制片公司发展较快 类型片百花齐放
“金公主”和“新艺城”联姻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金融从业者投身制片业,珠宝商潘迪生(杨紫琼前夫)成立德宝公司,发展出自己的院线,并开始以“部头制”和“合约月薪制”开始招揽卫星公司。在“德宝”的引领下,许多中小型的制片公司纷纷涌现并开始与院线进行卫星制合作,开始了自身的较快发展。反倒是已经成为巨头的“新艺城”越来越向大厂体制转变,终于在1985年开始亏损,创作人员也开始分崩离析。“新艺城”的衰落再次证明在娱乐化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电影工业也应顺从时代趋于多元化、灵活化,而那种“大而全”的大片场体制注定会被淘汰。
在一种资本集中、大投入、高产出的现代经营理念的引导下,香港电影工业进入了以大投资回收高额利润的资本运行方式。监制制度也在这个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逐渐完善,电影制作由制片人主导转向了监制主导的创作方向,监制开始渗透到策划、拍摄、发行的整个流程中去。最有代表性的是徐克,他与妻子施南生建立徐克电影工作室,以导演或监制的身份参与了大量影片,即使是李惠民、程小东、元彬等人导演的作品,徐克在其中担任策划和监制,无形之间便拥有很大的控制权,这些电影也因为受徐克主导而被统一称为“徐克电影”。除了徐克,麦嘉、麦当雄、王晶、杜琪峰、向华强等人也都是握有实权的金牌编剧,他们主导各自的影片创作,成为电影的品牌保证之一。
另一方面,在新浪潮的影响下,香港电影显示了本土化、娱乐化的发展方向,影片类型也由单一趋向于复合化发展,出现了《最佳拍档》、《五福星》系列以及林正英僵尸片为代表的喜剧动作片、许冠文高志森等主导的社会喜剧片、刘镇伟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徐克主导的新派武侠片、袁和平的现代功夫片、成龙的警察系列片、吴宇森的英雄片、王晶的赌片、麦当雄的黑帮片在内的各种娱乐电影类型。香港电影也真正出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代表性事件]
邵氏兄弟公司正式停产 (1986年11月)
邵氏公司由于坚持大片场体制,逐渐被淘汰出市场,邵逸夫则在“无线”的两位股东余经纬、利孝和去世后出任无线电视广播公司董事长并接管了无线。邵氏自80年代开始在方逸华的授意下走低成本路线,收缩电影制片,把资金利用转向电视业。邵氏电影公司的电影年产量在1985年开始了剧减,年产量仅有14部之多,邵氏进一步收缩电影产业,将清水湾片场基地租给了无线电视台拍摄电视剧,电影年产量也跌至十部。这种情况下的邵氏无法满足旗下人才的发展需求,致使刘家良、楚原、狄龙、姜大卫等人纷纷离开邵氏,流失了人才的邵氏越发虚弱并在与“嘉禾”和“新艺城”的竞争中越来越处下风,邵逸夫则授意公司裁员。员工在一年之内由2000人减少为300多人,分公司则名存实亡,邵氏公司同时将马来西亚70%的戏院易主,香港剩余的10家戏院租给了潘迪生的德宝公司,1986年11月邵氏电影公司结束了自己的制片与发行工作正式歇业,邵氏,也从一个电影王国转变为一个强大的电视王国。
《英雄本色》在枪林弹雨中凸显了情谊的可贵与良知。
《英雄本色》掀起黑帮片高潮 (1986年)
《英雄本色》拍摄于1986年,由徐克电影工作室出品,徐克监制、吴宇森导演。影片翻拍自1967年龙刚的同名电影,徐克孕育了这个剧本十年,最终交给了踌躇满志的吴宇森来操刀。《英雄本色》立足黑社会人物的身份与眼光,看待黑社会成员间的人情冷暖,并模糊了传统的善恶道德观,塑造出小马这个豪气盖天的英雄形象,突出了它与宋子豪之间的义薄云天的情谊,弘扬了一种“盗亦有道”的大义精神。影片明显有美化黑社会的嫌疑,但也无形间揭露了人性丑恶,大哥成作为一个邪恶的黑社会首脑成为吴宇森“双雄”体系的复仇对象,在枪林弹雨中凸显了情谊的可贵与良知的不可或缺,吴宇森用大量慢镜表现了一种浪漫唯美的悲壮气氛,让影片的情绪渲染达到一种近似饱和的程度。片中人物个性鲜明,周润发与狄龙均有出彩的表演,其中周润发因本片获得了1987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重新成为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影星;狄龙则囊获了1986年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帝,多年兄弟姜大卫在红毯上与之和解,传为一时佳话。不可否认金像、金马闹“双雄案”有斗气的嫌疑,但无一例外的表达了对本片的肯定,吴宇森也一跃成为了香江名导,从此炙手可热,而他所擅长的“英雄片”也在随后被发扬光大。
成龙《警察故事》前只是杂耍小子,后便升格为代表法治的香港警察。
[代表性电影]
《警察故事》 1985年
《警察故事》是成龙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在拍摄本片之前他的角色大多为杂耍小子,之后便升格为代表现代法治的香港警察。《警察故事》描写香港警察陈家驹如何历尽艰难抓获贩毒集团首脑的故事,塑造出一个处处维护社会秩序和港人利益的正面警察形象,坚定了港人对香港警察体制和现代法治社会的信心。
影片一扫以往港产片中的灰调子,重塑英勇阳刚的警察形象,并以动作的奇观性娱乐大众。本片把警匪片、动作片、喜剧片共冶一炉,打造出更加立体化的功夫喜剧片,而成龙也不仅仅再局限于花拳绣腿的杂技动作,而开始转向一种北派的硬朗写实风格,其重点便在于动作奇观的展示:爬吊灯、伞柄勾飞车等镜头均惊险而震撼。成龙也因自己的不懈追求得到当年金像影帝,虽然这次颁奖大多出于一种鼓励的姿态。
导演:成龙
主演:成龙、张曼玉、林青霞
《英雄本色》 1986年
要探究香港“英雄片”的缘起,那自然绕不开吴宇森的《英雄本色》,这是香港暴力美学的开端,也是吴氏“双雄”模式的开始,影片塑造了小马、宋子豪、宋子杰等个性鲜明的男性形象,尤其突出了小马与宋子豪之间义薄云天的兄弟情义,电影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连带香港所有店铺里的风衣墨镜都被抢购一空。
影片始终蔓延着一种浪漫悲壮的情怀,吴宇森为了突出这种英雄气短的特征,刻意塑造了人物在枪林弹雨中的一种从容和潇洒,并采用了大量慢镜来渲染这种唯美的动作特征,将香港黑帮片发展到浪漫主义的新阶段。影片在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上都获得了肯定,但影帝环节却下了“双胞蛋”,金像奖把影帝授予了周润发,金马奖却授予了狄龙,不免让人看到两大影展相互较劲的本质。
导演:吴宇森
主演:周润发、狄龙、张国荣
周润发曾三次荣获香港金像奖最佳男演员。
[代表性人物]
周润发 1955年5月18日-
周润发是30年来香港影坛最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早年毕业于无线培训班,1975年从影,三次荣获香港金像奖最佳男演员,二次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演员,他也是中国最早进军好莱坞的演员之一。周润发本人演技精湛、笑容可掬,在影迷中间有良好的口碑,同时也是全香港最有票房号召力的男星之一。
周润发在20多年来出演了60多部电影,其中以《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最为让人推崇,影片热映之时全港的风衣墨镜都被抢购一空,足见这一角色深入人心的程度,而杜琪峰、贾樟柯等导演也纷纷在自己的电影中对其表达了敬意。周润发和吴宇森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为最佳拍档,出演多部英雄片大受欢迎。1998年他迁往好莱坞拍摄了多部电影,其中以与朱迪•福斯特合作的《安娜与国王》最为著名,如今的发哥仍然在好莱坞打拼,近作有《七龙珠》。
如今,每年4月1日缅怀张国荣都是娱乐圈里自发举行的活动。
张国荣 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
张国荣于2003年愚人节去世之后,每年的忌日缅怀都是娱乐圈里自发举行的活动,一个节日为一个明星让位的事情在香港娱乐界绝无仅有,张国荣则是第一个,也可能是唯一一个。张国荣自1977年入行,推出唱片无数,接演影片数十部,是香港娱乐圈的全能艺人,而他独特的气质和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也是受众人缅怀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国荣在影坛打拼26年,出演电影56部,本土票房高达7.76亿港币,是香港本土的卖座天王。张国荣的电影不仅在于多,更在于精,他的作品中俨然就包括了《胭脂扣》、《霸王别姬》、《倩女幽魂》、《阿飞正传》等不朽的佳作,更塑造了宁采臣、程蝶衣、何宝荣等经典的银幕形象。张国荣曾经和女性毛舜筠有过一段恋情,之后则痴情于唐鹤德,不惧人言可畏,洒脱无羁的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钟楚红 1960年2月16日-
钟楚红是港姐出身,人称“红姑”或“红豆”。1979年出演杜琪峰的《碧水寒山夺命金》踏足影坛,1981年在许鞍华执导的《胡越的故事》里首次跟周润发搭档,而后来的《秋天的童话》以及《纵横四海》则是二人搭档的经典之作,周润发与钟楚红也双双成为最具人气的影坛双星,一时风靡港台。
钟楚红纵横影坛15年,出演影片30余部,其中以《雪儿》、《秋天的童话》、《纵横四海》等几部最为著名。钟楚红天生丽质,带有一种纯朴天然气息,其表演自然流露,毫不矫揉做作,在多部电影中都散发出迷人魅力,一度被公认为性感女神。1984年她结识广告巨头朱家鼎,两人在6年后结婚,钟楚红也随后正式宣布息影,2007年朱家鼎因癌症去世,钟楚红承袭了他的财产,个人却孤苦无依。
《黄飞鸿》掀起90年代初的武侠风。
1989-1993年 台湾资金主导市场 武侠片当道无厘头横空出世
80年代末,由于港片质量稳定、类型多样而在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热销,因此吸引了台湾投资商人的目光。1988年,与雷觉坤合办“金公主”院线的陈荣美、冯秉仲脱离金公主令办“新宝”院线,该院线以中介身份为涌入的外资和本土制片公司牵线搭桥,开始了合作拍片。由于新宝院线的出现,台湾外资开始顺利进入香港市场,台湾的八大片商取代了原来的“金公主”、“德宝”、“嘉禾”的院线老板,成为影市的主要投资者,也为香港电影之后的没落埋下了祸根。由于外资涌入打破了原来成熟稳定的电影投资模式,制片公司与院线之间的合作也出现了变数,“卫星制”体系也在这一系列的动荡中开始解体。
“新宝”建立后为制片公司提供了更优厚的条件,使各卫星公司有了更多的发行渠道,许多卫星公司纷纷脱离母公司开始为新宝院线供片,此举也进一步瓦解了“卫星制”。嘉禾公司由于设立西片部,扶植海外卫星公司而幸免于难,潘迪生的“德宝”、麦嘉等人的“新艺城”纷纷关门大吉。由于徐克电影工作室和麦当雄电影公司开始独立,母公司金公主院线也由于大闹片荒而不得不转投房地产。与此同时电影市场在台资操纵下盲目追求数量,致使滥拍现象严重,明星片酬也被炒至离谱,市场严重超载。从1994年开始,这些隐患的危机开始浮现于香港影坛。
功夫喜剧在此时接近退潮,古装武侠片却又开始掀起了一阵风潮,这些武侠片融合了旧式黄飞鸿武侠、神怪武侠、邵氏新派武侠以及种种类型功夫片,成为一种全新的复合模式。这类武侠片的代表人物为袁和平、楚原、徐克和程小东,他们开始摆脱那种硬桥硬马、讲究真功实打的动作模式,开始追求一种动作上飘逸灵动、凌厉洒脱的风格,他们的电影通过特效剪辑手段以及丰富的视听想象力、新颖的特技手段来呈现出某种超现实色彩的武侠世界。这些影片由于在北派武功+电影技术上摸索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所以也被称为“新武侠电影”,这类电影在1990-1993充斥了电影市场,成全了本土制作的最后一段繁荣期。
前97时代港人的内心情绪复杂,给了“无厘头”喜剧生根发芽的空间,周星驰鲜明的表演风格主宰着影片基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风格。“无厘头”电影的开端要追溯到1990年的《一本漫画闯天涯》,该片不仅开创了此类电影风格,也奠定了周星驰的明星地位,“星仔”也终于变成了“星哥”。周星驰的前期作品如《赌圣2》(1990)、《整蛊专家》(1991)、《逃学威龙》(1991-1993)、《鹿鼎记》(1992)、《武状元苏乞儿》(1992)、《唐伯虎点秋香》(1993)等影片不断刷新历史票房成绩,也奠定了周星驰基本的喜剧表演风格,这种态度大多针对传统、权威、秩序等予以嘲弄和消解,用滑稽的表达方式去拆解社会中各类虚伪的现实表象。其中以《武状元苏乞儿》水准较高,影片借助一个苏乞儿颠簸的一生,嘲弄了官场黑暗、教育腐败、政治虚伪、家长溺爱等社会现象,具有很强的讽刺性,并体察到一种“笑中带泪”的悲喜效果。而周星驰也以这些作品开始了向编导行业的跳跃,介入并主导自己影片的创作,令导演、监制成为了陪衬,而此时的“星哥”也相应的换名为“星爷”了。
《赌圣》让周星驰子成功上位成为本土卖座之王。
[代表性电影]
《赌圣》 1990
《赌圣》虽然诞生于《赌神》一年之后,却依然是不输于前者的一个神话,周星驰从一个毛头小子成功上位成为并肩周润发、成龙的港片卖座之王,二周一陈的格局由此开始,无厘头喜剧也由此而生,周星驰的称呼也由“星仔”换成了“星爷”,一时风光无限。需要注意的是影片导演并非王晶,而是刘镇伟,技安才真正是星爷的那位“伯乐”。
《赌圣》和《赌神》、《赌侠》同属赌片系列,人物之间也都有相互交织的关系,这些作品的统一特征是其主人公都是有特异功能的赌博高手,充满传奇而神秘的色彩,颇能吸引大众。至于影片的性质,则是融合了动作、喜剧、感情、赌博等,《赌圣》更是依靠一种无厘头的喧闹嬉戏体现了较高的娱乐性。《赌圣》与当年上映取得4000万票房,刷新了历史数字,也让周星驰从此跨入一线明星阵容,至今不衰。
导演:刘镇伟
主演:周星驰、张敏、秦沛
《新龙门客栈》 1992
《新龙门客栈》虽然是李惠民导演,监制却是徐克,徐克以监制手段主导拍摄了一大批电影,纵然导筒交与了程小东、洪金宝等人,影片一样显露着浓重的徐克特质,这些电影也统一被称为“徐克电影”。本片翻拍自胡金铨1967年的经典之作《龙门客栈》,也是90年代初武侠风潮里的代表作品。
本片也是徐克对所谓“经典”的一次重大颠覆,它摈弃了胡金铨那种中国化的姿态,开始转向对西方化的理解,《新龙门客栈》背景置身西部大漠,具备了国际上“西部片”的所谓格局,主体上苍凉而悲壮,并在感染力上大大超越了前作。徐克的着眼点也不再是表现写意,或者阳刚,而是意欲在武侠之中融入现代精神的理解,摆脱旧武侠的传统价值观,徐克在这一点上成就了突破,《新龙门客栈》也被誉为新派武侠的起点。
导演:李惠民
主演:梁家辉、张曼玉、林青霞
张曼玉也是戛纳影后。
[代表性电影]
张曼玉 1964年9月20日-
张曼玉无疑是香港女演员之中演技最好的一位,六座金像奖、五座金马奖让她在红地毯上笑傲群芳。1993年张曼玉已经收获了两个香港金像奖影后,第一次是1990年的《不脱袜的女人》,第二次便是1993年的阮玲玉,港姐出身的张曼玉早年投身电影界并非以“演技”著称,在《警察故事》、《A计划续集》中也大多流于花瓶角色,屡受影评人批评。
张曼玉真正领悟并开始展露演技要追溯到1988年的电影《旺角卡门》,在王家卫的点拨下张曼玉学会了独特的银幕表达方式,在关锦鹏的电影《阮玲玉》中,张曼玉把一个处在男人强大世界里的女人命运表现的格外凄楚与震撼,张曼玉也因此摆脱了花瓶形象,成为同辈女演员中的演技标杆,也让她们不得不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张曼玉因为出演《阮玲玉》获得了1993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熊奖,这也是香港女演员第一次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获奖。
商家联盟排行榜 👍